• 理论学习

把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举措

发布日期:2024-04-25    浏览次数: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和发展要求。唯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把握好其中的重点举措,才能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在生产力发展中取得领先地位,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占据发展先机,实现弯道超车。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给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深入推进系统化、精确化产学研合作,为相关企业实现关键性突破奠定良好基础,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同时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针对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筑人才友好型环境,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推动人才资源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强化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支撑。

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战略基点。新质生产力作为新的先进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制造业是我国发展的本钱,也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我国要走的现代化道路,绝不能是西方脱实向虚的现代化,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要持续和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制造业朝着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以此形成对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的强大支撑带动作用,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从而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积累雄厚物质基础。

赋能改革提供新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决定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才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一是要坚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既要发挥国有经济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基础性、攻坚性的主力作用,也要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民营经济的灵活性、能动性作用,提高社会的创新活力,让创新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二是要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改革,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整合各方科技创新资源,推进科技评价改革,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充分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来源:党建网)


版权所有: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中国·新郑 邮编:451100

豫ICP备170174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