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资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聚力

发布日期:2023-11-13    浏览次数:

(来源:党建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笔者认为,新征程上,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合力。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党的民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全过程民主,发挥多民族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形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各族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维护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不实舆论、有害言论,坚决挫败各种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正能量。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新时代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我们要立足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实施更精准的政策、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各民族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要把经济总量的“蛋糕”做大。支持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方位实施脱贫村提升行动,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增加脱贫家庭的收入。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民族医药、民族手工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注重发展成果的共享。加强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逐步缩小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初次分配上更强调效率,再次分配在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上下功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制定政策,以公平公正助力共同富裕。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基础

新征程上,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围绕推进各族人民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基础。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在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间的关系,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赋予所有改革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新征程上,要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抓手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共建层面,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加快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一方面既要加强民族地区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又要凸显其服务属性,大兴调查之风,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解决基层群众的困难和矛盾。另一方面既要充分动员现代社会组织参与,又要积极发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治层面,健全民族地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创新基层自治机制,通过村规民约、集体协商等方式夯实特色基层自治模式。加强基层法治建设,促进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有机结合。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礼治”思想、民族习惯法等,发挥乡贤、寨老等民间力量在道德教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共享层面,健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利益共享机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各族群众共同享有治理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态基础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民族地区面临着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态基础。坚持抓好民族地区特有的原生态资源保护,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文旅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建设生态保护的数据系统和检测系统。挖掘好、利用好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生态观,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现代理念,让各族群众真正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和共享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版权所有: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中国·新郑 邮编:451100

豫ICP备17017410号